无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个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苗肥。
在杨万里的这首诗里,描绘了早春雪融,麦苗返青的美景,而当这些绿油油的麦苗能够茁壮成长,变成一片金色的麦浪时,就是农家真正的财富。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中心主任顾正中正是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农家财富的一员。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人大代表和农业科研工作者,他既是田间的知识分子,也是实际的劳作人员,从“小麦专家”到“专家型代表”,他逐梦阡陌,在发挥本职工作优势,全力服务百姓民生上不断实践,认真履行着一名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责任。
麦花香里说丰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有这样一句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句话曾让顾正中反复咀嚼,心有戚戚。
1991 年7 月,放弃了留校工作机会的顾正中回到家乡工作,被分到淮阴农科所小麦育种科研组。走下田间地头时,顾正中看到了许多生动的面孔,听到了农民最朴实的增收致富愿望,这些都使他对农业的理解更为立体和深刻。此后的接近三十年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他无惧行业的艰苦,远离喧嚣和繁华,悉心于小麦育种工作,从一位初出茅庐的普通科研工作者成长为杰出的小麦育种专家,为了小麦高产,大地的丰收而努力奋斗。
出差成为了顾正中的常态。小麦的高产离不开科学的种植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为此,顾正中走村入户为农户们提供培训。一来二去,农户们都知道有一位能为小麦“把脉问诊”的人大代表,常常主动向他咨询自己的这个品种该什么时候进行病虫害防治,顾正中都一一解答、亲力亲为,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正是通过这样的长期实践,顾正中积累了大量关于农业的知识与经验。在担任代表的十多年里,他围绕育苗、粮食和农业发展等问题,先后撰写“关于我省恢复良种补贴采取政府采购方式的建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关于降低或取消全省扶贫重点县区地方项目配套的建议”等建议。受到了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和积极办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专业依据。而由他参与或主持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11 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0 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其中,淮麦22 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3 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淮麦33 则先后通过江苏省、国家审定,以695.8 公斤/亩刷新全省小麦高产纪录,实现了他要让农民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收的心愿。这些优良的品种在江苏、安徽等地年推广5 年累计推广4000 余万亩,累计增产小麦10 亿公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土地流转献良策
2013 年7 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组建省人大专业代表小组的决定,顾正中被列入省人大农业和农村专业代表小组。
同年12 月,小组在扬州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对于此次的调研,顾正中很是重视,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小组到淮阴区刘老庄、五里等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在那里,顾正中认真了解了当地土地流转及新型农村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情况。在交流会上,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了关于土地流转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我常常到农场去,感受比较深的就是规模化种植对产量的提高和病虫害防治都大有益处。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以农户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然而,由于顾正中常常与村民接触,他清楚地知道随着土地流转速度持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在流转过程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这将大大阻碍农民的增收致富。因而,此次调研结束后,顾正中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对这些问题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迫切地感到需要拿出具体方案来解决。
“要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流转行为,使土地流转交易全程公开、透明,让农民利益达到最大化;要在土地政策上予以扶持,根据流转规模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
2014 年的省人代会上,经过深思熟虑,顾正中提出了《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这件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与其他几位人大代表提出的两件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2014 年度重点督办的建议之一。
2014 年8 月21日至22日,顾正中跟随建议督办小组前往新沂市,就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建议进行督办。实地察看了江苏苏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州恒丰鲜切花合作社、万福家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了解了被流转土地后农民就近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情况,听取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在徐州市召开的督办会上,顾正中认真听取了建议办理工作和相关情况的汇报并作了关于土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的发言。
令他欣慰的是,省农委等相关部门立刻行动起来,并根据这些建议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权流转、农村产权市场交易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准入制度建立、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农用地的附属设施用地政策落实和被流转土地农民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当年就基本完成16 个县500 多个乡镇整体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 年全省推开,2016 年底全省基本完成。此外,依托市、县、乡三级农经机构和已有的产权市场、土地流转中心等现有平台,开展农村产权市场建设试点……建议得到了有效办理和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科技兴农躬行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助推民生改善”……谈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系列涉及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顾正中如数家珍。作为一名奋战在农业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自然知晓科技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用科技武装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把更多的技术融入到前期的品种当中,使这个品种抗病虫害好,产量高,尽量减少后期的投入。这样既为老百姓节省了成本,也简化了程序。”“如今年轻人大部分在外打工,种地的多数是老年人,他们也希望越简单越好。”顾正中又补充道。对他而言,老百姓满意的笑容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尤其令他感到振奋的是,近年来,江苏省承担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试验区任务,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多年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在“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2020 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然而,他也清醒地看到,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江苏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却略显不足。“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紧缺,设施农业水平较低和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我在工作中遇到一对夫妻,一开始种植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做得很好,如果要扩展规模,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紧缺,劳动力成本过高,风险加大。”在顾正中所接触的农户里,出现类似情况的数不胜数,他坦言,农民想要通过传统耕种来致富是很难的,如果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人工劳作,扩大种植规模,就能提高收入。
据此,2018年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顾正中把这个萦绕多年的想法写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建设发展”的建议》。他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嫁接与改造传统农业,不仅可对设施蔬菜、设施养殖的精准监控,实现节本增效与疫情综合防控,更可以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与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可靠性。”他建议省政府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现代农业发民的影响,在全省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加快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
“具体从事农耕的农户家庭大部分都缺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他们十分期盼政府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撑。”顾正中表达出了农户们的心声。他十分期待看到在科技的引领下,在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中,农民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惦记着农民增收的期待,怀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梦想,顾正中依然每天穿行在田野之间,踏实、笃定地在为“农”服务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